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9089079
人口迁移是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在经济层面运用机械的力量来取代传统的手工劳动,使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新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需要。在此情形下,留学欧美学生的派出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转轨的需要;19世纪90年代,中国人学习的视点在急速地向日本转移,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成为救亡图存的途径,推动了留学日本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吴汉全、王中平《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7世纪初,西半球的财富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并为之神往。英国的商人们,为增殖金银和扩大工商业活动所驱使,乐意和渴望开发新世界的财富,极大地唤起了英国人前往北美的热情……17501850年期间,英国人口增长了近两倍。人口的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从18世纪初的70%下降到1851年的50.2%,城市的人口比例迅速增加。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移民的措施。1862年,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该法案实质上是一部极其重要的鼓励移民的法律,推动了美国中东部普通民众向西部迁徙,同时也吸引着怀揣美国梦的欧洲人移民美国。1864年,美国政府又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

——许国林《外来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对内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目的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人口迁移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的文物主要是在哪个时期流失海外的?当时参与这次战争的主谋是哪些国家?帮凶又有谁?
(2)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这次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即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掀起了什么运动?用哪两个口号分别创建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列举出两个)?当时创办了三支海军,这三支海军分别是什么?
(5)如何评价这场运动?
2020-10-28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四:洋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洋务派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使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3)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洋务运动有何关系?
(4)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021-03-11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后的20年间,中国却两次被来自东南大海上的侵略者所打败,这些人虽然与中国历史上的夷狄同样野蛮,然而却船坚炮利,有着高于我们传统农业文明的工业文明。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这是一所培养外语翻译人才为主的学校,初设英文馆,由英国传教士包尔腾任教习。以后次第增设俄文馆、法文馆、德文馆、日文馆,不久之后又出现了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在容闳主持下,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在这些留学生中,出过一些近代著名人物。知名度最高的有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和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前往北京参加会试。这时正是这个国家蒙羞的时刻,因为日本打败了中国,并正在马关对和会颐指气使。义愤填膺的康、梁起草了一份万言请愿书,并集结了603名举人的签名来抗议和约,这次运动被当作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两次被来自东南大海上的侵略者所打败”指的是什么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开展近代教育的方式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梁启超发起这场“运动”的背景及目的。
(4)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西方近代文明冲击下当时先进中国人选择。
2023-10-08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