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909265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早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到了宋代,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指南工具的创新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材料三:唐朝时,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后来被逐渐创新运用到军事领域并广泛用于战争中……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也被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宋代印刷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指的是什么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2)材料二提到的指南针在中国海船上使用开始于什么时期?此后,指南针由什么人传到欧洲?
(3)材料三涉及的火药在哪一时期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而火药武器被广泛用于战争则是在什么时期?
(4)综合上述信息,谈谈你的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古代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

活动一:寻文化自信之根

材料一   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读中国,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与孔子、孟子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我们读中国,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与李白、杜甫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

——摘自现代诗歌《读中国》

活动二:探和平交流之路

材料二

信息卡1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信息卡2
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活动三:展影响世界之力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通过对以上三项活动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2024-04-09更新 | 1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梳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历史影响深远。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华文化的世界贡献”为主题做了读书札记。

                                      

图一

(1)整理相关史实。图一中AB、C、D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不同时期的传播路线。请选择其中的路线与图二、图三的发明家配对。

图二:______图三:__________

材料一:马克思认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思格斯认为“一系列或多或少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其中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是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材料二:培根认为“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李约瑟认为“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2)寻找内部联系。身处不同时空的世界名人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各有自己的认识。
材料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谈论到了________(填写数字序号)
①指南针②印刷术③造纸术④火药
材料二中,培根与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认识是________ (填写数字序号)
①肯定赞赏②否定贬低③中立保守④怀疑批判
(3)感悟文化影响。根据上述材料,感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4-06-11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材料二:明朝北京城


   

                           明朝北京城

材料三: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1)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而文化的传播又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现在广泛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书籍的大规模流行,离不开中国的什么科技文化交流?
(2)请根据材料二图片,写出该图建筑的核心?
(3)材料三出自于是谁的作品,并写出作品名?
2023-05-25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