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8 题号:193271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苏联(苏俄)历史上的哪一政策?它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氧气面罩”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中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试写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材料中的“发动机”是指什么?
(4)综合分析材料,你有何认识或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1)今年是我国开放大门打开的多少周年?这扇大门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打开的?成为我国大门打开的“窗口”城市是哪里?
(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我国在经历长达15年的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3)材料二是哪次大会的主题?这次大会对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论述的?
(4)什么是“中国梦”?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
2019-05-05更新 | 8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


(1)新中国成立后,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位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谁?材料一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材料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

材料三:“风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住就逃荒。只见风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风阳。”“说风阳,道风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风阳花鼓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阳的变化源自我国在农村进行了什么改革?

材料四:美好生活是每个人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个体的人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离开了辛勤劳动,个人的美好生活只能成为空想。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离不开道德水准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根据材料四,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材料一中“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2-08-02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材料后的小题

材料一: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材料二:《春天的故事》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伟大决策是党的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

(2)材料一中“这个举动”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具体指谁提出了什么战略决策?这位老人还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战略构想?已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3)材料三中既然把改革开放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这个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019-11-19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