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9339127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时期,是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时期,也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美洲的发现,绕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凤茹《新航路开辟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图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图B农奴获得解放                                                          图C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兴起的背景。
(2)写出材料二中图B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二的三幅图片设计一个主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4)结合上述材料,你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1933年与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柱状图

——摘编自汪华生《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美国史》


(1)据材料图10,指出从1933年到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的趋势。
(2)小历认为:“导致1933年到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是实施新经济政策引起的。”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022-03-28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世界近现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互相对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运动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下表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国家法律文献文献地位(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美国《独立宣言》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法国《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明治维新一方面大刀阔斧扫除封建旧制度,使日本脱亚入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天皇制度和落后的封建势力,从而为以后的军国主义化埋下了伏笔。……1861和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它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但是,这次改革仍然不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四: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福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义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同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复兴发展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请你在表格①②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氧气面罩”是指什么?
(5)材料五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6)任选一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说明在其指导下取得成功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哪一思想路线?
2024-06-05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社会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诺《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指使国会通过大量的法令,对银行、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些法令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失业人数从1933年的1500万人降到1936年的900万人;农场净收入、制造业的薪金都大幅度增加。……但是,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摘编自《影响世界历史100件大事》

材料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日本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具体举措。
(2)材料二中美国国会在工业领域主要通过了哪两则法令?据材料概括新政中大量法令实施的主要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改革的作用有何认识?
2022-02-10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