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 题号:1936272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一位美国学者曾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一种由天才设计,并可由蠢材运作的体系。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历史上册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思想出自战国时期哪一学派主张?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秦朝和元朝分别有何创新?
(2)材料二回答,哪位“天才”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这部宪法的制订依据什么原则?确立了什么政体?此宪法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一、二,中外政治制度的创新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巨人】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还是孟子的民本,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却是用来保民爱民

——摘自《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盛世帝王】

材料二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文明使者】

材料三       玄奘(602-664),627年,他离开长安,历尽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师从那烂陀寺戒贤法师,潜心研究佛法。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共主持翻译佛教经论74部,1300多万字,是中国翻译史上翻译最多的人。他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翻译水平之高,为后代的学者所叹服。玄奘还将印度本土已经失传的《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回印度,并将《老子》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由他口述,门徒记录,写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亲身游历过的110个国家,以及他听说的28个国家的山川形势、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南亚等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资料。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的《一生要读知的100位中国名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的历史功绩。
【安邦之策】

材料四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2-06-19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大事记

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公元前522年,授徒设教,创办私学。

公元前517年,去齐国途中,遇妇墓前哭子,感叹“苛政猛于虎”。

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8年,任鲁国中都宰,因政绩突出,后升任司空司寇。

公元前497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79年,归鲁以后,孔子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岁。他的言论由其弟子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周确立的宗法封建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瓦解,与其相适应的礼乐文化亦随之衰落。由于现实社会的混乱,促使大批思想家对现实进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救治时弊的措施,于是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自许结《新编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1)据材料一,构建孔子生平的知识结构,
(2)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写出示意图中A、B、C处的政权名称
2024-04-06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易中天


(1)请你说说易中天说孔子“有一颗爱心”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孟子主张如何“平治天下”?
(3)易中天在韩非那里读到的为什么是“一双冷眼”?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4)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如下图:汉代最高学府讲经图砖



(5)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子,你学习的教材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三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020-08-05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