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朝经营边疆和对外关系 > 戚继光抗倭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1936397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1)图3中A处是________。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并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的将领是谁?他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高度赞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感受英雄人物功绩,获取精神力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说,国家邮政局为什么为玄奘、鉴真两个历史人物发行纪念邮票?

材料二   岳飞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郾城大战中,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岳飞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摘自岳飞《满江红》

(2)根据材料二,简述数百年来民众视岳飞为英雄的原因。你从岳飞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

材料三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丞相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天祥的事迹,并解释画线诗句的内涵。
(4)本学期你还学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历史人物?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范围之广,历史少见。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交往的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得真经,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玄宗统治期间,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

——摘编自董月《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因此增设市舶司,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商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使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材料三;海外番国前来朝见,皇帝对他们的忠诚友善深表赞许,委派郑和等人统率数万名的官吏、军官和士卒,乘坐一百多艘的大海船,携带赏赐给他们的财宝,送他们返回自己的国家,以此宣扬朝廷的声威和德望并安抚远方的人民。

——摘编自《天妃灵应之记碑》

材料四   



图A 戚继光抗倭

嘉靖年间日益严重的“倭患”与明政府的海禁政策密切相关……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稍开海禁,准许贩货于东西二洋之后,“倭患"逐渐平息下来。

——摘编自《明嘉靖时期的海禁与倭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别从政策、科技以及经济角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平定“倭患”原因。
2022-07-09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等。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条款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2-08-24更新 | 4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