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朝的统治 > 加强君权(明) > 加强君权的措施(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9517587
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有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事件人物时间
“罢相”明太祖1380年
成立内阁明成祖1402年
《永乐大典》定稿明成祖1407年
司礼监开始参与批红明英宗1435-1449年
徽商许世积被朝廷赐双寿承恩坊明穆宗1568年
A完稿李时珍1578年
引进甘薯陈振龙1593年
创作B徐光启1622-1628年
《醒世恒言》中施复夫妇的手工工场雇人生产冯梦龙始刊于1627年
初刊《天工开物》宋应星1637年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编

(1)写出材料表格中A、B处的内容。
(2)从上表所列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中任选一方面,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 120字以上)
22-23七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代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录取名额也大量增加,且增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股试,考中者均为“天子门生”。直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天圣八年,才亲试武举十八人。

——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材料二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材料三   《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四   “文定八股,句出经书”推动了平民子弟读书应试,但这种造就、选拔官员的制度却剥夺了士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皇权的传声筒。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五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


(1)据材料一概括宋初推行的政策,并说明为了实施这一政策宋初统治者采取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元朝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写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结合上述五则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2-07-01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故宫中有一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以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帝”指哪位皇帝?并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4)材料四中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1-07-30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填空。
2017-06-11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