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9711077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都应该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赢得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2)文中“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他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十一集:危居新政(美国下)》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引进一些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4)有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滋生暗长的社会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通过以上人物的探索,你有何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农奴制度的反抗从18世纪起就稳步升级,反对者中不仅有激进分子,还有高层官员。一些人在道德层面上反对农奴制度,而很多人则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除了经济效率低下,农奴制还是乡村不稳定和农民暴动的根源,在19世纪前40年里,已经发生了几百次起义。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18、19世纪俄国农奴制的危机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2)根据所学知识,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迎来了怎样的转机?

材料二   加上严重的旱灾和运输瘫痪,发生了一场大饥荒,有成百万人饿死。世界大战、革命、国内战争和恐怖饥荒等连续八年的破坏,使国家濒于崩溃。它的生产设施同1914年达到的指标相比,倒退了几十年。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的起义,暴露了革命队伍本身存在深刻的幻灭感。列宁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化进行得太快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3)为了摆脱1921年的危机,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三   在美国,整个30年代初,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我们不愿饿死——必须战斗”“提高工资”等口号。1930年3月6日,125万失业工人在美国共产党和左派组织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英国工人阶级不断掀起示威游行和罢工,甚至发生了水兵暴动。法国在1930年一年之中就爆发了1700次罢工,德国在1930—1932年间,每年都有几十万工人分别举行几百次罢工,严重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4)据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怎样的危机?美国为克服危机,开辟出一条怎样的经济管理之路?
(5)在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奋斗历程中,多次面临危机,也多次化危为机。试结合某一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化危为机的。
2021-03-08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一系列暂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常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儿,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百分之八十六一九二零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百分之十三点儿吧。人民生活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物品都非常缺乏。列宁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问题,及时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自龚勋《世界通史》

材料二、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1927年12月,第15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刚决定跃进就遇到了巨大障碍。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至少收购了1/3以上。国家面临缺粮的威胁,更无法高速发展工业。同时,国内农民和工人也大规模抵制经济政策。于是,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俄国(苏联)是怎样两起两伏》


(1)材料一表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实施时间和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重大措施。
(3)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在该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2022-01-30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苏联(苏俄)历史上的哪一政策?它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氧气面罩”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中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试写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材料中的“发动机”是指什么?
(4)综合分析材料,你有何认识或启示?
2023-06-20更新 | 3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