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7 题号:20732446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材料一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篇】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建立了哪一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巩固篇】

材料三   如图



(3)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图中①处设置的官职的名称是什么?请写出这个官职的职能。

【亡国篇】

材料四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4)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启示篇】


(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中两项主要措施。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0-01-02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关于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排序:① ②   ③  ④    ⑤ 。
(2)图二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2017-03-03更新 | 10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卫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列举出一项变法的内容。
(2)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什么?
(3)材料三的人物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他在地方采取什么制度?分别列举出文化和军事两方面的具体内容。
(4)综上所述,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卫鞅变法的感悟。
2019-12-31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