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07870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是如何“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的地方行政措施以及 “国家形态成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经济政策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
A: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______
B: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_______
C: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_______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续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四·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0-02-06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变法的内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一个诸侯国?
(2)请写出此次变法中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中的措施对该国有何影响?
2021-11-18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这次变法起到什么作用?
(2)材料二的“韩非”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二归纳韩非的主张。“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最符合材料二中的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启示。
2023-10-21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