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1163074
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材料二   1974年冬天,河北省平山县发掘了几十座古墓葬,其中一座古墓出土了九鼎(见下图)。随葬器物上的铭文,证实古墓的主人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诸侯王,名字叫“错”。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啁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等。

——据互联网整理



(1)鼎主要有哪些用途?
(2)春秋战国时期的鼎有哪些特点?请任选一个特点说明这一特点的原因。
(3)墓主人使用鼎的数量符合西周的用鼎规范吗?请说明理由。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墓主人用鼎的历史背景。
(4)用鼎制度反映了哪些史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中国西周时期等级示意图               图2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1)图1所示等级是通过实行什么制度?形成的西周等级制度的实行有什么重要作用?
(2)图2中A与B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怎样的?这种关系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2020-12-09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民族繁衍,国家建立,制度更替等共同演绎着历史的变奏曲。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相应的制度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又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封建亲戚(亲属族人),以藩屏周(保护周朝)。

——《左传》

(3)材料三所述为我国历史上哪一王朝所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产生了哪些作用?对后世又有何影响?
2024-01-06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周谷城《论古封建》

材料二: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这两个人:孔夫子、秦始皇。孔夫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秦始皇奠定了中国制度的基石。

——阎步克《从“制度史观”看中国历史》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回答秦始皇推行的哪些制度“奠定了中国制度的基石”。
(3)“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实施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令的推行带来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