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11681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摘译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家主张的方正且自然,廉洁但不伤人,正直但不能无所顾忌,光明内敛的处事原则,是“厚德载物”思想的最好诠释;墨家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分为尚贤、节用、兼爱三个层次;儒家所主张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伦理基础的价值观念,如“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的济世良言。

——摘编自谭苏《轮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孔子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五千年奋斗结晶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滋养着我们.据要求回答问题。
(1)社会大变革一定是思想大发展时代。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要思想与“百家争鸣”中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2)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汪荣组认为,康有为和章炳麟是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先锋.阅读下列摘自《康章合论》的材料:
甲:1878年,康有为在求学时,“息思苍生国苦,则同然而哭.”1879年,他又说:“既念民生艰难,天与我聪明才力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志.”乙:章炳麟希望即使国亡,国魂可以不亡,终可复国.欲令国魂不亡,唯有掌握国性,坚持文化认同.…主张读经与其提倡国学,都是出之于保持中国文化特性的动机,而文化特性有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
请回答:①甲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志向?写出它的主要政治活动。                    
②概括材料中章炳麟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这一主张持何种态度?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有学者认为,社会繁荣后,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也逐渐理智。写出我国决定开始改革开放的会议名称,列举此后我国在理论和祖国统一方面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2017-05-05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材料三: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16-12-12更新 | 1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春秋时期的哪一史实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其中闻名世界的是哪一项工程?
(3)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4)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017-11-21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