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211850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1)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姓名:孔子
时代:_____
身份:__________
主要贡献:_______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样的思想解放局面?
【探究二:科技之光】

材料三



(3)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范晔的《后汉书》认为它最早是东汉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你是否同意范晔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探究三:艺术之美】

材料四



(5)写出图三、图四作品的名称,图三所示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怎样的美誉?
【探究四:传承之任】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据材料五,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的三大法宝。


(1)材料一中的图一物品铸造采用什么技术?图二物品上面所刻是哪种文字?它的造字特点有哪些,请举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事业留下了哪些“绝大的影响”?他的政治思想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期出现的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名称。并写出这时期关于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著名名称。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020-04-18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师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我们应学习孔子的哪些优秀品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认识。
2022-03-04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不仅反映在战争频繁、制度变革、铁农具与牛耕推广中,也深刻地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1)《道德经》的作者是谁?材料一反映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2)《论语》是哪一思想学派的经典作品?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论语》中这段话体现了该思想学派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相同之处。

材料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3)材料三反映韩非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主张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确立于哪一朝代?

材料四   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墨子》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该学派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诸多思想学派并存局面有何影响?
2023-10-18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