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13692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写出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和其对后世是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的做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各一点即可)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根据儒家、法家的思想给出各一条解决建议。
2023-11-19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材料三: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中说:“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材料四: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材料五: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六:

       

时间第一阶段
(1978-
1992年)
第二阶段
(1992-
2002年)
第三阶段(2002-2012年)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特征初步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转型发展

图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朝政治中是如何实现的?
(3)请任举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三中的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所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5)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两只“小鸡”分别指什么?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实行“公私合营”的目的?指出图二中“快速发展”阶段的推动因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他提出“以德治国”“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主张。

材料三: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有两位代表人物,其中一位提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行为。

材料四: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所说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将什么思想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材料三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指谁?“仁政”是谁的主张?
(4)材料四反映了战国时期文化领域哪一局面。依据材料四,指出该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022-11-04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