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1405014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传承中创新。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摘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材料四   汉武帝刘彻大事记

公元前153   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次年改立为太子
公元前141   16岁即皇位
公元前138   派使臣出使西域
公元前134   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
公元前127   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   打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公元前106   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派一名刺史

——摘编自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等


(1)材料一显示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这种行政管理制度是谁创立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御史大夫的职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材料三反映的社会问题?
(4)根据材料四、分别列举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军事领域的措施。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的人物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提出“仁者爱人”。


【制度变革我分析】

材料二 如下图



请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右图的他是谁?他开创了哪个学派?
(2)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收集在哪部著作?
(3)他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写一个贡献即可】
(4)列举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各一例
(5)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二,回答分封制是哪个朝代的?
(6)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二,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7)观察材料二中的图二,写出分封制的等级是有哪些?
2021-10-27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秦朝独特的皇帝制度的建立,对结束以往诸侯纷争的局面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朝创设的皇帝制度神化了皇权并突显出皇帝至高至尊的地位。君权与神权相结合加强了皇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皇帝独一无二的名号确立后,即宣布在全国只能有一个君主。皇帝拥有支配天下一切土地和人员的权力以及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军事统率权和国家财政大权。

——整理自黄栋法《秦朝首创的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四、见下图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史实?并指出“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传位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什么权力?在享有权力的同时诸侯还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3)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不涉及”。
A诸侯纷争的局面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B皇权的神圣性在君权与神权的结合下得到加强。(     
C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均首创于秦朝。(     
(4)根据材料概括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5)材料四所展示的这套政治制度叫什么?第一个当“皇帝”的是谁?
(6)你认为推动各种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12-04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海内外华人是如何尊崇炎帝和黄帝的?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天下为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史书《左传》记载:西周“将同姓子弟亲属分封到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3)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一制度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影响?
2022-12-30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