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俄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214516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两处领土是在哪场战争中被割占的?从内因角度分析,近代中国领土沦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关于边疆治理的观点,试举一例“中国近代边疆危机”的具体史事。
(3)根据材料三,说出甲午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败后列强是怎样“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而威震中外;同时,他也是一位得到过较多赞誉的政治家。而林则徐于1849年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左宗棠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其对俄国的精准预言更是为近代众多史学家所折服。

——摘编自《晚年的林则徐基于什么,做出了沙俄是大清国隐患的预言?》


(1)材料一中的“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请用史实证明林则徐“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预言的准确性。

材料二



(2)请把材料二时间轴上“★”处的内容补充完整。该时间轴所反映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摘编自《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义和团)中见之……无论欧、美、日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摘编自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皇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运动。
2023-10-24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却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多。”

材料三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四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的“割台湾”来源于哪个不平等条约?
(4)请问材料四中“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5)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021-11-11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世纪中期的内忧外患促使清政府作出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统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三: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焚毁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自强运动。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请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指出这次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谁?
(3)材料三所述的起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分析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与“自强运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022-11-25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