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1591007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北魏建国以后,北方的统治逐渐巩固,但仍存在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矛盾等主要问题。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必须改弦更张,而大量荒地的存在和皇权的增强,也为魏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条件,他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交融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皇帝“耗去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比较周朝和秦朝有关制度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来填写的内容。
2017-12-02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锄类工具)、斤,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据材料一,分析秦朝是如何破解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的?
(2)材料二的这段史料说明春秋后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改革?材料三对这次改革的哪些措施予以肯定?(举一例即可)
(4)结合上述材料,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09-15更新 | 2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目的而制定。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材料二: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等。

材料三: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诸侯要对周王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

(2)据材料三,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19-03-08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