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21669789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发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凭借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了“主权在民”“主权为民”等政治主张,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展开进攻,其批判的深刻性超过了以前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现象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法国启蒙思想有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依据,并提炼《共产党宣言》所蕴含的精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抨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各家相互切磋辩驳,又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个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这种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打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请根据材料二说出,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的意义?并说出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帝国”变为“民国”所产生的思想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着什么样的变化?
2019-01-30更新 | 1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贤”(选贤与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1)材料一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材料二



(3)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哪一科技成就的工艺流程?为这个成就的改进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这一科技发明对人类有何贡献?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据材料三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2022-06-26更新 | 15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新性发展,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营造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此时,统一的意识形态尚未形成,从而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于凯《战国史》


(1)战国时期“不同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之为?请你说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秦简出土情况简表(部分)

秦简名称秦简时限范围其中记载的重要资料
云梦睡虎地秦简战国末期至秦代《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
青川郝家坪秦简战国晚期至秦代两件木牍,其一为秦王颁布的《更修田律》

——梁俊《秦朝帝王与秦朝文学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的统治受哪一学派影响。列举这一学派的主张?结合秦简信息,简述你判断的依据。

材料三:西汉研习儒学的儒生数量统计表

汉武帝5人
汉昭帝100人
汉宣帝200人
汉元帝1000人
汉成帝3000人

——根据(东汉)班固《汉书·儒林列传》整理


(3)儒生数量的变化与哪项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影响。

材料四:汉代造纸术的发明史,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纸术的发明对的世界的影响?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空前发展,举出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书法作品?

材料五:图说北魏文化风貌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形成独特文化风貌的相关事件,并说明该事件对华夏民族发展的作用。
2022-04-19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