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 题号:21684216
铭文承载者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西周大盂鼎(下图),为西周早期文物,其内壁铸铭文19行,共291字铭文内容摘译如下:周康王册命盂说,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要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赏赐给你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材料二   秦二十六年铜诏版(下图))的铭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共5行40字,秦小篆字体。其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三   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汇总(部分)

时期常见镜铭
西汉早期“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西汉中晚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新莽及东汉早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东汉中晚期“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我们不难发现,表达“长宜子孙”(意为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家庭观念的铭文在西汉早期的镜铭中没有出现。到了西汉中晚期,儒家思想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后,繁衍子孙作为儒家孝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镜铭中集中体现出来。

——图表、文字整理自李泽悦《镜铭所见两汉的社会生活》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反映出的西周政治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及推行的根据。
(2)大盂鼎按照呈现形式属于___________史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为秦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提供了佐证(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填序号)。并分别简要说明这两项措施的作用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4)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长宜子孙”镜铭在西汉中晚期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采取哪一措施而导致的后果。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诸侯国分布图》



(1)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制度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该制度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2)比较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形势图,指出图中诸侯国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和积极意义。
2017-11-21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中国早期的社会与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历史人物——推动】

图一


(1)一组同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物进行了整理并以不同形式展现。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正确人物,并简述图一历史事件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传说_________教人农耕,制作陶器,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相传_________已经能够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并发明了弓箭。
展板二【文字记录——见证】

图二

今字象形字今字会意字今字形声字今字假借用法
借为征
借为佑
借为夜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上边一组图片。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和历史作用。
展板三【制度创新——巩固】
(3)三组同学归纳了中国早期的制度变革。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对应的制度的名称。
名称:__________
时间:传说时代
内容: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位子传给有贤能的人
名称:__________
时间:西周
内容:血缘关系;授民授疆土
2023-11-29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国家更迭、制度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天子巡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受封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与哪一制度有关?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了回答西周分封的对象是谁?诸侯有哪些义务?
【感悟启迪】
(4)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11-21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