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17777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道德经》书影                                           图二《论语》书影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的两本古籍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并且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材料三: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大丈夫”。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根据材料二,“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3-10-15更新 | 9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六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2)根据材料二分析,列举变法过程中的两条举措?经过改革,推动国家向哪一社会转型?

材料三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其所属学派、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023-08-29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材料一

杏坛(山东曲阜孔庙)                                      大成殿匾额(北京孔庙)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赞誉的是哪一位思想家?请结合所学,说出他在治国及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二


                                                       图1                                                                                                              图2
(2)依据材料二,说出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文化遗产名称。任选其一,说明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图1:步辇图                                                图2: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


(3)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三中与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名称。综合两张图片内容概括一个共同主题。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年,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水每斗十五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统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社甫《忆昔》


(4)依据材料四、五描述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社会状况。(三个角度)
2020-06-05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