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十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末 2024-02-29 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B.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D.北京人的外貌全是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六七千年前,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定居生活的决定性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出现B.商业贸易的出现
C.磨制石器的使用D.原始手工业出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由此可知,“华夏民族”(     
A.所在地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B.源远流长,由炎帝和黄帝共同创造
C.多元一体,由诸族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D.相对独立,发祥地受地理因素限制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其中“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夏商周的更替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文明的起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2024-0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国国君,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使齐国实力大为提高。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这位诸侯国国君是(     
A.楚庄王B.晋文公C.齐桓公D.秦穆公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但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一变化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B.人民遭受的灾难加重
C.封建制度的逐步瓦解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8.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下列思想家中,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     
A.孔子B.韩非C.老子D.墨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其上刻有文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据相关历史知识判断,这块砖上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行书B.铭文C.小篆D.楷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坏、崩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秦朝的土崩瓦解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秦朝的暴政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罚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汉初推行(     
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
C.郡国并行制度D.盐铁专卖措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B.汉光武帝C.汉武帝D.汉文帝
2024-02-22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邹城六中模拟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
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反叛
D.起义迅速地击溃了东汉政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指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下面属于汉武帝时期“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是(     
A.班超出使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开辟丝绸之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钱穆比喻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下列关于两汉科技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张仲景发明麻沸散——被尊称为医圣
B.扁鹊创编“五禽戏”——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C.蔡伦改进造纸术——便利典籍流传
D.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     
A.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交战双方为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李白有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往江南的情况。从诗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B.北方自然灾害频发
C.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南朝梁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B.西域都护的设立C.孝文帝改革D.西晋的统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如图所示为出土于山西省的北齐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的风尚,后为少数民族政权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说明(     
A.北齐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B.北齐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北齐政权建立并统一了黄河流域D.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魏晋南北朝的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了璀璨的科技文化。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A.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C.郦道元的《水经注》D.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西周

秦朝

春秋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然抉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溢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

——摘编自《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1)材料一中夏商西周更替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将示意图中①②处的朝代(时期)补充完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实行“大批封建”的作用。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状况?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上述时期的阶段特征。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道德经》书影                                           图二《论语》书影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的两本古籍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桥枉(矫枉)过其正矣。

——摘编自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皇帝”的名称及其在地方推行的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及维护国家统一。与此同时,在思想上他又采取了哪一措施相配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秦汉时期的历史主题。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材料二   如果从艺术风格来说,云冈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写真,其雕像的线条粗犷洗练,北方少数民族的味道很重……后来北魏从大同南迁洛阳,北魏政权为了更好地统治和减少民族冲突,全面汉化……这时候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开始圆滑细致,呈现汉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观。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中文字的名称。图二作品出自哪位书法家的手笔?哪一事件引发了从图一到图二文字载体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趋势。该时期的哪一科技著作也能反映出这一趋势?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下面是田余庆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中的一段文字,请阅读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征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在分裂再现之时,中国人并不自安于分裂,纷争各方总是力求寻得恢复统一的路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感情、文化交流、经济联系、政治交往,也自然而然地孕育再统一的条件,使统一成为全社会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4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北京人单题
20.65河姆渡人  半坡人单题
30.65炎帝与黄帝单题
40.65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单题
50.65青铜器 单题
60.85齐桓公称霸单题
70.65春秋争霸的评价单题
80.85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单题
90.6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单题
100.65秦朝的暴政单题
110.65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单题
120.65王国问题的解决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武帝强化监察的措施  武帝的经济措施单题
130.65东汉衰败 单题
140.65张骞通西域  陆上丝绸之路单题
150.65造纸术 单题
160.65赤壁之战单题
170.65江南开发的原因单题
180.65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单题
190.65北魏统一北方单题
200.65祖冲之和圆周率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夏桀的暴政  武王伐纣  分封制  王室衰微
220.65孔子  老子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230.6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王国问题的解决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240.65我国文字的演变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石窟艺术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论述题
250.65三国鼎立的形成  少数民族的内迁  江南开发的表现、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