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原始农耕生活 > 河姆渡人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182888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见下图。



                 牛耕                                      铁制农具

材料三   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经过精心设计……在岷江上建造了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构成。渠首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能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中国历史》

材料四   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距今约六七千年的原始居民和其所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
(2)材料二所示事物最早出现于何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处水利工程的名称。
(4)根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是人们永恒的理想追求和向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居住图一、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在哪里?请说明出现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类从居住洞穴到盖房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10-06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直立行走、手足分工、制造使用工具是猿进化成人的主要标志。

——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制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1)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是?直立人的最典型代表是?

(2)以上两种建筑出现有何标志性意义?河姆渡人采用哪一种建筑?该类型建筑反映了其生活环境有何特点?

(3)新石器时代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物性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技术是什么?

2018-03-08更新 | 1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人类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该遗址1921年最早被发现。1929年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以后发现了10万多件石器,以及大量的灰烬。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2     考古发现距今10000年左右,出现了原始农业。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材料3     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说出材料1中的遗址名称,该遗址属什么石器时代?从大量灰烬说明他们会使用什么?
(2)材料2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分别出现了什么典型的农耕遗址?这两处遗属什么石器时代?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说出他们所居住的房屋。
(3)材料3说明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什么社会时期?
(4)通过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022-11-25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