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1957357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灿若群星,涉及各个领域。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孔子老子蔡伦
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邹邑(zōuyì,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来源于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对孔子进行评价。(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11-23更新 | 4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民生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关注民生是中外进步思想家、政治家的共同追求。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秦统一以前)的思想源起到封建社会时期汉唐统治者的治国实践,再到近代资产阶级的救国探索,最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还地于民,无不体现着历代中国人对民生的重视。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三个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06更新 | 3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结合所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围绕“文化自信”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选取两个以上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22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