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末 2024-03-03 3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 考古学者在北京人遗址不仅发掘出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还发现了灰烬、烧石和烧骨。这证明北京人(     
A.过独居生活B.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C.有爱美意识D.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2024-03-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图共同反映了(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纺轮
A.原始农耕生活B.房屋结构样式C.社会分化现象D.早期国家形态
2024-03-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传说炎帝会制作陶器,河南仰韶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相传黄帝时期,伶伦制作音律,河南贾湖遗址发掘出骨笛。由此可见(     
A.神话的最早发源地在河南B.传说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C.古代文献的记述真实可信D.传说中蕴含一定历史信息
2024-02-23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用公元纪年法也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8世纪中期B.公元8世纪中期C.公元前9世纪中期D.公元9世纪中期
2024-03-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5. 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商代的青铜器直观地展现出当时(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四羊方尊 “铸造比例科学”的司母戊鼎
A.奢侈之风盛行B.统治阶级残暴C.铸造工艺高超D.等级界限森严
2024-03-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而向齐、晋、楚三国朝贡竟达33次之多。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王室衰微,诸侯崛起B.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C.经济凋敝,民不聊生D.私学发展,文化繁荣
2024-03-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商鞅颁布的新法,规定斩敌军官一头,赐爵一级,田一顷,宅地九亩。这有利于(     
A.消除贫富差距B.提高军队战斗力C.完善政府机构D.确立新经济秩序
2024-03-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8.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多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材料评价的是都江堰的(     
A.修建背景B.主要构成C.设计理念D.重要影响
2024-03-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9. 他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认为兼并战争贻误农时、残害无辜,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他”是(     
A.孙子B.荀子C.墨子D.庄子
2024-03-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在当代考古发掘中,我国陕西、山西、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甘肃等地都发现了刻有秦始皇诏书的度量衡器。这表明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推行具有(     
A.普遍性B.先进性C.短暂性D.局限性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文景之世,“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出现这一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币制混乱的状况发生改变
C.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D.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024-03-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汉武帝的做法(     
A.废除了郡县制度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升了儒学地位D.巩固了贵族统治
2024-02-23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现象导致(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B.东汉的统治走向衰亡
C.中央政权逐渐丧失对西域的管辖D.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2024-03-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4.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史书这样形容当时的景象:“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表明丝绸之路(     
A.抵御了匈奴袭扰B.丰富了中国文化C.便利了人员往来D.传播了生产技术
2024-03-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所记载的事情,不凭空加以赞美,也不掩饰坏的东西,真实、生动地再现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这反映出司马迁(     
A.意志坚定的人生信念B.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C.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D.文笔优美的创作风格
2024-03-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     
A.加快了秦国统一全国的步伐B.为曹操统一北方彻底扫除障碍
C.促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2024-03-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世说新语》中记载,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做了40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50里的锦步障;石崇用赤石脂涂墙壁,王恺便用花椒。这充分说明了当时(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手工业高度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
2024-03-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8. 据统计,自311年到4世纪中叶,100万北方人在南方的新址定居;长江流域和更南方的人口在280—464年增加了五倍。这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     
A.安定的环境B.充足的劳动力C.先进的技术D.大量的农作物
2024-03-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贾思勰整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搜集民间歌谣谚语,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齐民要术》。这表明贾思勰(     
A.强调不误农时B.关注改进农具C.重视实践求证D.善于创新经验
2024-03-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下表是“国”字演变的简单历程。这反映了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楷书
A.风格各异,一脉相承B.结构稳定,由简到繁
C.整齐划一,粗犷雄浑D.线条流畅,飘逸自然
2024-03-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   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三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1)材料一中标志“天下为家”开始的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和材料三所述政治制度有哪些不同?
2024-02-2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子百家(部分)

代表人物主张所属学派
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家
孟子儒家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道家
韩非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根据材料一,简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将材料二补充完整。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2024-0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所采取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在结束分裂建立统一中央政权后,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指导思想。董仲舒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鼓吹皇帝受命于天,是天之骄子,把儒家学说中忠君守礼思想改造成为巩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图中骑在马上的是汉武帝,由于他认识到了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跪拜之人为张骞,他志在为国分忧,于公元前138年拜别汉武帝,踏上西征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面临的问题,对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材料二所述事件有何影响?
(3)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作“汉武盛世”。综上所述,请你谈谈这一盛世局面的特点。
2024-03-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封建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材料二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影响到了社会的哪些方面。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认识。
2024-02-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25.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灿若群星,涉及各个领域。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孔子老子蔡伦
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
2024-03-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4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北京人单题
20.65河姆渡人  半坡人单题
30.65炎帝与黄帝单题
40.65西周的灭亡和平王东迁单题
50.85青铜器 单题
60.85王室衰微单题
70.65商鞅变法单题
80.85都江堰单题
90.85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单题
100.6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单题
110.65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单题
120.65王国问题的解决单题
130.65东汉衰败 单题
140.85陆上丝绸之路单题
150.65司马迁与《史记》单题
160.65赤壁之战单题
170.65西晋的兴亡单题
180.85江南开发的原因单题
190.65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单题
200.65我国文字的演变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大禹治水、禅让制  王位世袭  分封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220.65老子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230.65王国问题的解决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武帝的经济措施  张骞通西域
240.65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论述题
250.65孔子  造纸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绘画艺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