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195787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制度是谁创建的?指出他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个治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有何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两例予以说明。

材料三:(兄弟二人割据叛乱,残酷压迫天山南北回部各族民众。)“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同资,财物)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15


(3)面对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4)概括上述措施对当代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启示。
2021-05-06更新 | 6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在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


(1)材料一图中反映的是西周创立的哪一制度?西周创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其中“丞相”的职责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材料三中所说的第一个问题?他还接受谁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023-10-18更新 | 16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埋没),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说法?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0-03-19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