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2053879
中国从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工具变革】



(1)根据图一、图二、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概括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水利造福】


名称:都江堰
时期:战国
评价:____
名称:灵渠
时期:秦朝
评价:____

(2)请将上面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名片补充完整。

【物品交流】



(3)将图中★处补充完整,说出图二和图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史料·史实·史法
【史料发现】

材料一   随着20世纪现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及发展,大量“地下新材料”被发现。

①1928年殷墟出土甲骨②1929年北京人遗址出土头盖骨化石③1955年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④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司母戊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表中可用于研究商朝史的是______。(填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史料证史】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件文物说出它见证的史实。
【史料互证】

材料三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殷本纪》

材料四   下图腹内铭文(部分):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鼎,克闻夙有商(灭亡商朝)。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文物和史料之间的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022-11-12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古代统治者向来重视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诗歌述农业】

材料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悯农》

【工具推农业】

材料二   


【发展源农业】

材料三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材料四   西汉建立后,“兵皆罢归家”……田赋三十税一……“以德化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种植“粟”“稻”的分别是哪一原始农耕居民。
(2)写出材料二中“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铁制工具”和哪一技术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是哪一改革的措施?
(4)材料三这一改革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材料四说明汉初实行怎样的统治政策?此后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什么?
2022-11-28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是国家命脉,经济兴,则国家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决裂阡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教民耕战(鼓励农业生产,论军功授爵,鼓励参军作战,并且军民合一,闲时练兵忙时耕作)。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刘邦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秦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破坏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

——摘编自《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材料三   自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亡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1)简述材料一中生产工具出现的时期和右边表格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转型时期经济变革对政治变革的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高祖到文景时期赋税征收的变化。简述文景时期延续的汉初国策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客家先民迁徙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客家先民迁徙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3-12-26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