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 商汤灭夏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2065467
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
【朝代脉动】

材料一:

       

图一 商王汤

        

图二 周武王


(1)图一人物于约公元前1600年灭掉了哪个王朝?图二人物建立了哪一制度巩固统治?
【社会转型】

材料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权力变化】

材料三: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选自《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家统一】

材料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选自《历史七年级》


(4)根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全国之间的关系。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意思:收赋税,用以充实鹿台里的钱物,充盈巨桥里的。
注:鹿台、巨桥都是商纣王建造的建筑。巨桥里放米粟,鹿台存放黄金。
历史背景:征收很重的赋税来充实国库。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提示: 出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
(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017-04-13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探究。

【遗址中的历史】



(1)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说出夏朝都城的名称。这一都城见证了哪位历史人物从部落联盟首领到国王的转变?
(2)图二为殷墟遗址,由此商朝又称为“殷商”。那么,是哪位国王把都城迁到这里的呢?
(3)图三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这一历史史实发生在什么时候?周武王建立的王朝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史书中的历史】

帝纣好酒淫乐:“(帝纣)好酒淫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保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出自《史记·殷本纪》


(4)史料反映商纣王实行什么样的统治?这一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023-03-28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学习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的年代尺,并将缺失信息补充完整。

材料二﹔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据【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材料三:下图是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晚期“牛尊”,牛鼻穿孔,带环。


(2)史料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三类。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属于何种史料,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
2021-11-19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