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210937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请填“正确”;不正确填写不正确
A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      
B.秦朝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2)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战国时期的三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里。
甲:依法治国 (         )
乙:民贵君轻 (         )
丙:顺应自然 (         )
(3)以史为鉴,学以致用。针对校园“暴力”现象,根据你对法家、道家两家思想的理解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是什么?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2020-01-19更新 | 1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图说历史】

材料一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

【史料学史】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这一风潮的名称是什么?这一风潮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学以致用】


(2)在你所在的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的重要的影响。
2022-09-30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1)材料一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时期谁的主张?他属于哪个学派?
(2)“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材料二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汉字。”



(3)材料二中提到“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什么朝代?该朝代的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如上图所示,请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三,说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2021-01-21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