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3 题号:22111372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西汉中央收回铸币权,统一由“上林三官”铸造货币(见图),并将铜材置于中央统一管制之下,这就使货币的伪铸失去了原料,从根本上制止了伪钱的泛滥,取得对豪强地主、富商大贾私铸钱的斗争胜利。中央政府控制了铸币权,从一个侧面稳定了财政,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秦汉史》

材料三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农民不断渡江南来,补充了南方不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河渠交错,水利灌溉自然比较方便。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是西汉中央统一铸造的货币,指出其名称。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央收回铸币权”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历史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经济不断发展。

材料一:

   


   


(1)图1山顶洞人的骨针。骨针的出土,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
(2)图2我国远古居民分布示意图。______处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______处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3)图3、图4反映的房屋样式名称各是什么?
(4)远古居民因地制宜,设计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概括说明南北方在农业种植、房屋样式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观察下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5)据材料二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6)李太守是谁?他负责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
2023-11-07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为历代统治者重视,为璀璨的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商鞅变法


(1)材料一中图1发现于我国长江流域某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典型遗址的代表,该遗址是什么?当地的房屋属于什么建筑?
(2)材料一中图2铁农具在我国什么朝代出现?此外当时还有什么技术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材料一中图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由谁主持修建?它建成后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4)材料二中的“商鞅变法”维护了哪个新兴阶级的利益?
2019-12-30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3)历史上把材料三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2019-11-12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