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22224334
“这一时期,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使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发展为学在民间,如孔子创办私学。”材料表明(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B.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主流思想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百家争鸣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为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文化;秦汉以后,文化逐渐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A.博大精深B.在继承中发展C.兼容并蓄D.多元一体
2021-05-14更新 | 49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商鞅变法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D.重文轻武
2023-05-23更新 | 40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2022-10-18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