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2379893
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材料三

影响统一的因素解读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相类似,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统一;地理环境差异大,交通不便,影响国家统一
人口迁徙大量的人口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
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地区间的依赖性越大;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越大
文化与制度
文化和制度的一致有利于产生比较一致的国民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时因地制宜的制度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个人与阶级、阶层在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建立“大一统”政体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熙皇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并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3)任选材料三中影响统一的一个因素,自拟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体制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思想一统】

材料二:



【民族交融】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
2023-03-28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
中国民族具有光辉灿烂的古代历史,直到近代之前始终领先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基本常识。
请回答:
(1)秦朝尽管是一个短命的朝代,但它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隋朝“繁盛一时”具体有哪些表现?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2016-11-27更新 | 1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今多少帝王,在太平与战乱、成败与兴衰中创造历史,忠奸善恶,功过是非,留下不朽的英名和万世的臭骂。他们毁誉参半,盖棺而论定,是可敬可爱,也是可憎可恶的争议人物,阅读材料,仔细品味下面几位帝王。

材料一: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材料中写道“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指什么?从材料中看出,秦始皇开创的哪种制度影响深远?

材料二: “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2)材料中“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请你举出汉武帝在解决高祖和文、景二帝遗留下的诸侯封国问题上,采取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汉武帝在开疆拓土上,功劳巨大,与之有关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贞观政要》


(3)材料中的“我”是哪位帝王?材料反映了这位帝王的什么做法?

材料四: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4)材料中“宋太祖”的名字是什么?结束大宋王朝300年历史的是哪个民族?

材料五:对治国能力的评价:“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可朱元璋身为帝王时,他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能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

--毛泽东


(5)“这个不识字的大老粗皇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举出一例措施
(6)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评价历史人物?
2017-05-05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