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2420855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的《举子看榜图》。

(1)材料一中“举子看榜”的情景最早应出现于哪一朝代?

材料二 科举入仕,是 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行科举制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三 唐玄宗时,诗赋被定为科举的必试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唐太宗敕立书学,以书取士的措施,使朝野上下莫不笃重书法,趋之若鹜。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经济繁荣,国威远扬,这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更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亘古未有的高峰。

——摘编自中国书法杂志社编,邱振中、吴鸿清主编《书法艺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各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科举制作为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系。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中国历朝科举考试数量表

朝代录取数据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
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
南方19人,北方51

宋朝
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
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
人,南方29人,北方35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
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
人,南37人,北方0

材料三:用考试的方法选官,汉代的察举也有。科举真正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开启了自由报名,在影响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中,家族门第开始后撤,个人才学得以前进。科举创立于隋唐,但是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在上族门阀政治的时代,选女婿看重的是门第。科举时代选女婿看重的科举成功,这叫“榜下择婿”。尽管近代以来,人们常常会责备科举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要承认科举曾经起过的种种正面作用。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到宋代科举制的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不同于以往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影响。
2023-04-13更新 | 1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治国理政篇】以史为鉴,每个时期的治国措施和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   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的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聪慧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的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的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他的成就,而是由于他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如表格

领域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材料三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深圳特区报》

材料四   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改革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中国通史》

材料五   元朝建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甘肃、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设立了行中书省,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省互为表里,代朝廷统摄节制地方。

——《元朝的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这一制度“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原因是什么?
(4)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中“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观点的理由。
(5)根据材料五,写出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制度。
2023-09-02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分析治国方略治大国如烹小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宋代民间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诗中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带给当时社会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目的治国方略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收“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臣统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收“财”权收地方财赋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收“赏罚刑政”权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时的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如何评价这种现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2019-06-13更新 | 3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