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2491021
军事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防才真正负担起巩固和发展统一政权、抗击外族入侵的双重任务。此时,北方草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匈奴,空前强盛,不时侵扰秦王朝的东北、西北地区。除了抵抗古老民族,秦始皇还征调五十万民工,历时9年修建了绵延1万余公里的防护屏障。

——摘自《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国防”的双重任务。结合所学,用具体事实论证秦朝是如何巩固“国防”的?

材料二   中原历代王朝在对来自东南方向的威胁一直缺乏危机感,即使在明代沿海倭患频起之时,仍不足以震撼其心理堤防。至晚清国门洞开,外洋之为中国患如此其烈,实为亘古所未有。

——摘自薛小策《华夷秩序与中国古代国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明朝抵御“倭患”的历史事件。并从国内外两个度分析晚清时期沿海危机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海防和塞防的全面危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把日本看作是永久的威胁,因此他们主张国防战略重心应放在沿海,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防是一个整体,海防与塞防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自《新城军事课教程》

(3)依据材料三,对比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国防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写出当时政府加强“海防”“塞防”的具体事例。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培养抗战干部。在各根据地开展了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教育内容的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广泛吸收一切赞成抗日的知识分子,参加抗战救亡工作。

——吴建平《我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民众国防教育的措施。并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采取该措施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初,国内外形势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来说非常严峻,这时期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国家开始组建新的军兵种,开始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全面过渡。新中国国防的初步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环境。

——摘编自郑志强《从民族角度看中国国防历史的阶段性特征》

(5)依据材料五,指出此时我国政府重视国防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写出此时为应对外来挑战及大力发展经济,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

材料六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6)结合所学,写出材料六中的国防成就的重要意义。请举出在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材料七   国防安全教育是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树立国防观念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国防观念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张晓《商校公共安全教育与证理研究》

(7)依据材料七,指出国防观念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秦国(秦朝)由西部贫瘠的诸侯国,发展到统一全国,后又短暂而亡,它的兴亡,令后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注释:指秦国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孝公于是下令国中曰;“宾客”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十九年(公元前343年),天子致伯(注释:天子赐予秦王霸主称号),诸侯毕(注释:都,全部)贺。

——《史记》


(1)根据材料一,说说卫鞅入秦前后,秦国有什么变化?导致秦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概括材料二秦王的贡献。回答材料一与材料二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统一后在文化和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   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收货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万里长城派了40万人,等等。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型徒。


(4)秦朝的这些做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使秦王朝“短命而亡”?概括说出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5)谈谈你从秦朝的兴亡中获得的启示?
2022-12-26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时,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

材料三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布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铁制农具对于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2)材料一中的图二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一措施?此外,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一巩固统一的措施?
(3)据材料二,说说汉武帝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0-01-19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下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下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泰汉史》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速史》

材料三

化妆盒—汉朝妇女的化妆用器,可见当时的妇女对化妆多么重视。

——选自《中国服饰画史》

铜烤炉—出土时,炉内仍留有若干骨头,可见汉朝的肉食还流行烤食法。

——选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2023-11-21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