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措施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实施了什么政策?执政期间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一 秦王嬴政即位后,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一统天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简要分析秦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二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2)材料二中的“废古封国制”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二,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秦二世元年七月,一支900多人的队伍被征发去渔阳,途中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一律处死。情急之下,他们杀掉押送的秦朝军官,发动起义。
(3)材料中“起义”指哪一事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起义”爆发的原因。
【推荐2】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七年(1)班创办《历史纵横》手抄报,每个月撰写1期。
材料 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后,皇帝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古代著名的皇帝。
秦始皇进一步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转型。 |
|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从此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
唐太宗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蕴含的道理,勤于政事,尤其是作为皇帝的他,能虚心接受大臣魏征的多次进谏,避免出现重大失误等,从而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
|
| 宋太祖和他的继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宋代出现了文治局面。但到了宋徽宗、宋钦宗时期,面对金军的攻势,他们一味妥协求和,未能挽回北宋灭亡的结局。 |
自秦朝开始,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朝代都深深地打下了皇帝的烙印。
——摘自《历史纵横·皇帝里的世界》第10期
(1)根据材料,简述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统治而采取的重大措施。(2)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治世的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初期采取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政策对北宋社会的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每个朝代都深深地打下了皇帝的烙印”的含义。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汉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桑。”
——两则材料选自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2)这次变法的名称是什么?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提倡什么核心主张?历史上,怎样称呼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
材料一 儒家把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之世称为治世。中国历史上出现多次“治世”的局面。
朝代 | 统治政策 | 治世局面 |
西汉 |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 | 文景之治 |
东汉 |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 光武中兴 |
唐朝 |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贞观之治 |
唐玄宗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开元盛世 |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摘自[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上)》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三“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材料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 |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并叙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北方的粟作农业及黄土房屋,与南方的稻作农业及竹木建筑,都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粟作农业”与“稻作农业”的典型代表居民。材料二: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材料二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三:刘邦(汉高祖)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泰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研伤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
——《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3)根据材料三,从汉高祖到文景时期的赋税征收有何变化?这主要得益于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材料四:东晋南朝对北方流民最初给予减免租役的优待;农民垦荒,给予若干年的赋税优待。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南方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写出三个即可)材料一 ①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②两宋时期,越南占城稻的推广,最高人口突破一亿人。
③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一亿多,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④明朝引进的玉米、甘薯等作物,在清朝时扩大种植。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
人口变化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盛世局面出现的标志之一是人口增长:
少数民族内迁是人口流动的形式之一: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三 清政府于雍正至乾隆初年举行了较为详细的户口清查,显示西藏境内共222,190户,以每户4.5人计算,当时共有百姓99.98万,再加上僧侣34.12万,共计134万余。由于清朝已经开始在西藏征收赋税,并经常推行“查实绝户荒田,随时豁赋”的政策。因此,清代户口清查的准确性基本上是可以置信的。
——摘编自王克《藏族人口史考略》
(2)依据材料二、写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方向。结合所学,分析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在西藏清查户口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列举这一时期体现该时代特征的其他史实。
【解读史料,探查人口变化】
材料一: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信,富厚如之。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 时间 | 全国户籍人口 |
东汉初 | 1000多万 | |
57年(光武帝去世) | 2100多万 | |
105年 | 5300多万 |
材料二:
时间 | 全国户籍人口 | 铠甲生虬虱,万姓已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节选) |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熹平四年)夏四月,郡国七大水。(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蝗。 ——摘编自《后汉书·孝灵帝纪》 |
东汉中后期 | 6000万 | ||
东汉末期 | 760万 |
图一西汉盐铁官分布 图二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三:(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摘编自《晋书·食货志》
【整合信息,提升思维能力】(1)根据材料一,总结两汉初期人口变化的共同趋势。
(2)根据材料二,写出影响东汉中后期至末期人口变化的因素。
(3)由图一盐铁官分布的区域特点,推断西汉时期南北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4)根据以上探究,分析这一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例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图一中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图二中铁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三中著作的作者是谁?
(2)以上图片均与古代哪个领域(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该领域贡献最大的“神农氏”是谁?从图片看,中国古代该领域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材料一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出了《水经注》一书。全书……记载了1252条河流的源头、河道、支流,介绍了这些河流流经地区的水文、地形、气候、土壤、物产,以及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摘自人教版七年饭历史上册《郦道元和<水经注>》
材料二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他治学严谨,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后来在多方面也取得成就。……天文历法方面,他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只差50秒;机械制造方面,他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数学方面,他编撰《缀术》,并继承了西汉刘徽的割圆之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南史·祖冲之传》译文
材料三 科学家卡片
姓名:贾思勰 职业:农学家、郡太守 生活年代:北朝 优良品质:勤奋好学,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实戏。 主要贡献:撰写《齐民要术》。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应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材料一介绍了郦道元的哪一部地理学著作?
(2)根据材料二,写出祖冲之的成就。
(3)依据材料三,概括贾思勰的贡献。
(4)综合上面材料,我们应该学习魏晋南北朝科学家身上的哪些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