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22706871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简述上述三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解放区农民还没获得土地。

人民公社制度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内容

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分田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

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对比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点?

材料三

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1979年,省委批准太钢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太原市作为山西省城市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选择50个国营企业试行厂长负责制。赋予城市集体企业完全的自主权和更大的灵活性
1987年,中美合资兴建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94年,山西汾酒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60年大事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1979

1989

1999

2008

钢材

2497

4850

12110

54188

水泥

7300

21829

57300

140000

粮食

33211

40754

50838

52870

棉花

220.7

378.8

382.9

749.2

国内大宗商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4)材料四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结合材料,围绕“土地关系的变化”这个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1950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我国的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的试点在哪里?它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2022-08-03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土地改革的逐步完成。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1951年比1950年分别增长8.7%.48.8%、22.4%,1952年比1951年分别增长14.1%、26.5%、12.5%。土地改革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的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农民购买力有了成倍的增长,平均每户购买力增长了一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在工业建设方面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政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一五”期间新建铁路33条,修复3条。

——摘编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1984年,上海电声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后来,这家企业改制为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4年后,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先后选择2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

——摘编自《二十一世纪中国史纲》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逐步完成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一五”期间新建的铁路,并指出“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022-08-15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顺利地清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西藏的影响,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保卫国防,使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获得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当即指派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于友好的基础上举行了谈判。谈判结果,双方同意成立本协议,并保证其付诸实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材料二   我们不由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材料三   农民们早由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用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家与西藏地方政府进行谈判的原因。谈判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与材料二有什么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些历史事件共同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2022-04-1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