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夏朝的兴衰 > 夏朝的建立与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4 题号:22784664
人口变化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口史提要》一文写道:“我国现存的最古人口统计数字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创建人夏禹时的人口记录,根据《帝王世纪》(编者注:成书于西晋,皇甫谧著)当时的人口为1355.3923万,这一数字以后为历代史书所采用,成为世界各国最古人口数字之一。”其实所谓大禹时的人口数字是根本不可信的。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人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1193年(光宗绍熙四年)2784《文献通考·户数二》
1381年(太祖洪武十四年)5987《明太祖实录》
1741年(高宗乾隆六年)14341《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米价谅可不至腾踊矣。

——摘自【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薯……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抉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神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

——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

人民渐增,开垦无遗;或沙石堆积、难于耕种者,亦间有之;而山谷崎岖之地已无弃土,尽皆耕种矣。

——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9

(1)根据材料一、请解释学者认为“大禹时的人口数字是根本不可信的”依据。
(2)运用材料二表格的数据,绘制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绘制;完善坐标信息;确保线条是直线且清晰)

(3)根据第(2)问折线图的数据指出明至清人口发展的趋势,并用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024·广东广州·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位于洛阳盆地中东部的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1959年以来发现主干道路网络、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贵族墓葬和青铜礼器群、绿松石龙等重要遗存,确认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

材料二: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二里头都城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规划,当时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二里头都城这一布局,为先秦时期其他都城遗址探索布局、结构提供了参考。

材料三:虽然《史记》对夏朝有记载,但夏朝一直不被史学界承认存在,原因是没有像“殷墟遗址”证明商朝存在的考古发掘证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增强了人们对夏朝存在的信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里头都城遗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说二里头都城遗址网格式布局这一新发现的历史价值。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这两种史料关系的认识。
2023-06-14更新 | 8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自己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征师诸侯……遂擒杀蚩尤。

——《史记》


(1)材料中记述的是哪一场战争?后人感恩黄帝的功劳,尊称其为什么?请列举他的一个发明创造?

材料二:



(2)上图中A所处位置的人物是谁?B处选拔部落首领的制度叫什么名称?选拔标准又是什么?C处选拔君王的又叫什么制度?
(3)A人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朝代的名称是什么?考古发现的哪一宫殿群遗址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材料三: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依据又是什么?可以享受到分封的都是那些人
(5)作为诸侯,在享受分封制权力的同时,需要付出什么义务?
2024-01-07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早的中国——洛阳二里头遗址。这里有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宫室建筑群和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以青铜冶铸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为代表的最早的官营作坊……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关键性遗址。

——2023年2月4日《开封日报》《2022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


材料二:随着克里特岛宫殿遗址的发掘,证明了《荷马史诗》中克诺索斯城是真实存在的,将古希腊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依据发现的刻在墙壁、柱子和印章上象征海上霸权的三叉戟,考古学家断定米诺斯王是一位建立地中海霸权的君主。此外,遗址中陶器上的彩画、雕塑以及宫殿中的壁画,都堪称古代艺术的杰作。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这一时期的青铜礼器,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荷马史诗》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并指出古希腊文明与欧洲文明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大文明遗址发掘的历史价值的相似之处。
2023-03-23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