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 孝文帝改革 >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2865705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未涉及的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回答两点)

材料二:

筒车

(2)请结合史实说明上图中工具的创新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标志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者。

材料四: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4)材料四中,在纠正社会弊端方面,美国采取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有何特别之处?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史实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后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都做出了哪些努力,请试举一例。
2024·山东济宁·二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司马迁)曰:商君,他天生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他受任用并不是说自身有什么能力,而是凭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了个谋反的恶名被处死,这是有原因的呀!(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可以不改)。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如降黜(降级、罢官)。” 

——《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分别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两次改革?
(2)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提到的改革的几项内容。
(3)材料一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改革者遭遇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两次改革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017-04-19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材料三: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材料一中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一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与“三国”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根据所学回答,北魏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分析北魏迁都的原因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021-03-21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他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君的改革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有什么积极影响?

2019-03-25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