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22868521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他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的称号。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亚历山大二世能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的称号?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措施。

材料三: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年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16.38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调整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4)据根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氧气面罩”是指什么?为了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
(5)材料四中“中国改革”在农村采取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材料中的“发动机”是指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在无数的历史瞬间都引领人民,奋勇向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习近平

材料二   “铁壁合国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伍修权《七律·历史转折》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向“富起来”转变的关键时间节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

——习近平

材料四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肆虐神州大地。2020年12月15日中国正式开展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工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27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241.7万剂次,


(1)与材料一中“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距今(2021年)有多少周年?
(2)材料二中“别红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遵义会议在党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标志着中国“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促使农民“富起来”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你觉得中国为什么能迅速控制疫情?
2021-05-24更新 | 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只写序号)。
(2)请参照示例,为图②和图③拟写解说词。
示例:图① 例说词: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是当时大会的会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灯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综合以上图片所示的历史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2022-10-04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材料二 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请问“沉沦”指的是什么?什么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沉沦”?
(2)材料二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该会议召开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如何变化的?
(3)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4)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2020-08-19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