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 > 都江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22870659
地标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和标识。下面是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城市地标·时光印记”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城市地标,来一场与“城市”的邂逅吧!

(1)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上面六处地标的图片,请你按照它们所承载的史事进行排序,并从图①、图②中任选一例,写出其成为城市地标的理由。

排序:

理由: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同学对③⑤⑥三处地标进行了研究,请简述这三处地标反映史事之间的联系。
(3)第三组同学摘录了④和⑤两处地标的碑文,你从中分别感悟到怎样的精神内涵?

旧世界守你那浮华炫耀去!紧闭双唇迸发出撼世声波:那渴望自由呼吸的蜷缩身躯,那彼岸无情遗弃的悲惨魂魄。在这通向自由的金门之前,我高举照亮黑夜熊熊灯火!

——摘自美国自由女神像基座

诗文《新巨人》: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南昌起义。……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摘自南昌起义纪念塔碑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史记·河渠书》

材料二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1)材料一中的“蜀守冰”是哪一历史人物?“此渠”是指哪一水利工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此渠”有什么历史作用?
2023-08-17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分别为哪两个原始居民的房屋?居住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分别种植什么农作物?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结合材料三,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019-10-30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江堰示意图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修建于战国后期,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延伸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中共二十大


(1)都江堰由谁主特修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古代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工业化给人们带来的“欢欣”和“痛苦”?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看法。
2023-05-10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