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2912282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研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部门和广州打捞局合作,将“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截至2019年底,船货已提取完毕。沉船长22.15米,宽9.85米,舱深2.7米,属于远洋贸易船。全船用舱壁板进行分隔,共分为15个货舱。船货品类丰富,而以瓷器、铁器为大宗。此外,还有漆木器、金银器、银锭、铜钱及大量的个人物品,如戒指、手镯、项链等。另据最新的样品检测数据,“南海一号”上已经发现丝绸遗留的化学成分。

——摘编自姜波《港口、沉船与贸易品》

材料二   唐宋科举考试概况

朝代

录取数据

状元籍贯

唐朝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北宋录取进士约51660人有籍贯可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录取进士约45640人有籍贯可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海一号”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选官制度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动,地主阶级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二   宋代武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皇帝武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宋仁宗仁宗“亲试武举十二人,先阅其骑射,而后试之”,宋代武举制度正式确立
宋英宗到南宋度宗武举制度逐渐趋于完善。宋代武举在各级考试中增加了武艺与程文,以提高选拔人员的理论修养
南宋光宗已出现“武臣换文资”的现象,武官不习武艺,只学文章

——整理自熊彬宇《重文轻武下的宋代武举制度》

材料三   八股文作为取士工具立法之始诚然意美法良,只不过作为科举工具先天所带的功利性缺陷以及后来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它在后来的发展中与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摘自陈志扬《解构批判:八股文的另一类历史意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统治者为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立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武举制度发展变化历程。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八股取士的影响。
2023-07-08更新 | 8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朝代。有人说它“积贫积弱”(钱穆语),有人则认为它是“华夏民族文化之造极之世”(陈寅恪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材料二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率军北伐,迫使金军后退。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年代。后来的世世代代历史学家批评它,

是因为它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但宋朝却从960年存在到1279年,长于三百年的平均朝代寿命……宋朝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1)材料一中,针对唐末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赵普给宋太祖的建议是什么?(请直接摘抄原文)据此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反映出“岁币外交”成为宋朝政府实施的纳贡求存政策。对于这一政策,世人褒贬不一。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材料三中“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具体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朝经济、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022-06-27更新 | 7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割据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1)“太祖”指何人?(答出名字)
(2)根据材料一,指出“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四条)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2021-08-13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