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2921260
回看历史进程,肩负历史使命。

材料一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土地改革的任务即将基本完成。当时我国农业还是一家一户个体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和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和先进的农业机械,无法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分散的个体农民生产率低,在生产、销售、分工等方面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要。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阅读材料,概括到1952年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针对上述情况党和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出现较大起伏,在艰难中仍取得重要进展。在攀枝花、六盘水、十堰等地建起钢铁、煤炭、汽车工业,修建成昆、贵昆、湘黔等重要的铁路干线。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1970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地图册》八下

(2)补充一项当时我国外交的成就,综述经济和外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十二大1982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1987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十四大1992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1997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200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七大2007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2012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九大20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这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材料二   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火红的年代”是指什么时期?列举这一时期工业上的一项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三改”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020-10-13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二是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三是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接近于0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毛泽东1953年8月的重要批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这些困难?除了农业,还有哪一行业采取了类似的方法?
(2)据材料二的表格,说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经历“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4-03-29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学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以“家书·家风·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封新中国成立后的家书。

材料一   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农、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劳动互助组在农村应当是容易组织起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的好得多。这样就能多打粮食,多为国家出力了。

——1953年董必武致良俊侄儿的家信

材料二   您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这样做,今后更应该继续积极做下去。

——19551月李振华致父亲的家信

【思维共鸣】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上述家书涉及的共同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农民的出路”和“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的基本表现。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内容的关系。
(3)通过上述两封家书,指出其体现的家风和家国情怀。
2024-03-25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