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 > 都江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2922545
宝安区某校正在开展以“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任务一   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智慧

一班同学开设了“中国智慧”主题邮票展,他们搜集了下列邮票:

二班同学开展了中国历史故事会活动,活动中,小王同学讲述了下列故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宝瓶口,是在玉垒山一块大岩石上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道口。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后分若干支流灌溉农田。第二部分分水堰,是岷江中修建的形似鱼嘴的卵石沉积建筑物作堰,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内江引渠灌溉,外江流入长江。第三部分飞沙堰。是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修建的分洪用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的泥石便流到外江,不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都江堰水利工程选择恰当,工程布置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至今造福人民。

任务二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三班同学举行“弘扬中国精神”主题宣讲会,小陈同学整理了中国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时期中国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
B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

四班同学举行“身边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发现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弘扬中国精神,都需要相应的媒体来传播中国声音,因此他们回顾了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历程:

时间事件
195851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
197351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中国开始迈向彩色电视时代。
197811《新闻联播》正式开播,采用录播形式。
197851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对国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
1992我国第一个卫星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开播,电视台节目上星,是传输手段历史性的转变。
199611《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
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全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

任务三   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五班同学开展“二战后的中国与世界”主题年代尺绘图活动,小王同学绘制了下列年代尺:

(1)请你设计上述三枚邮票陈列的顺序,并说明理由。任选一枚邮票,为相关人物写一段介绍词。
(2)从李冰建造都江堰的故事中,能看到哪些智慧的做法?
(3)请你补充完成上述表格,并从A处相关精神中选择一个,谈谈你将如何弘扬该精神。
(4)根据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台经历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5)根据年代尺,说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
2024九年级下·云南·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天寒冷干燥,但夏季炎热多雨,宜于植物生长,这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但季风气候有一个缺点,即夏季来临和退却时期的或早或迟,形成雨量的或多或少,很容易形成干旱或水灾。……史不绝书的水旱灾害,使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重视兴修水利,如四川人民开凿了灌溉成都地区土地的渠道,秦国挖掘了郑国渠。

——摘编自《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

材料二

东汉武梁祠画像石大禹像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有关信息。
(2)据材料一、二,指出画像石大禹像反映出的信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文明成果,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024-03-17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的传统水利科技思想有着强烈的尊重自然规律、顺从自然的意识。都江堰不修建拦河大坝,不会破坏河流,而且工程在无任何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圆满地实现防洪、引水、航运、排沙、灌溉等多功能目标。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充分反映了传统水利技术的智慧。

——《我国传统治水文化的璀璨明珠》

材料三:中西方科技交流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西汉政府出于管理西域的需要,在西域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西域屯田将中原地区的铁犁牛耕技术带到了西域。资料显示,龟兹克孜尔石窟第175窟壁画描绘了当时西域农民手拿二牛抬杠犁地的情景,它反映出铁制农用工具在当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汉字演变的历程。(写序号,排序错误不得分)材料一中的哪种文字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制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根据材料二,归纳都江堰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兴修的哪一思想?根据材料二,写出都江堰修建的意义。
(3)我国铁犁牛耕技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根据材料三,分析铁犁牛耕技术传播到西域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022-04-06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资料

①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②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④华佗研制出麻沸散、创制了“五禽戏”
⑤蔡伦的发明,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⑥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1)对史料整理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依据下列主题,选择上述史料进行归类。(写出相应的序号)
医学:______;数学:______。
(2)还可以写出哪些主题进行归类?并举出与之相对应的史料。
(3)史料“⑤”中蔡伦的发明指的是什么发明?这项发明有什么历史贡献?
2023-01-14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