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2333249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2)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4)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2014·江苏泰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材料三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四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

材料五   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他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传位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制度?图二说明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下诸侯有什么和义务?
(3)结合材料三,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5)材料五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称霸打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
2023-10-01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挈(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该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谁?据材料三概括他采取的改革措施。
(4)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研读,你有什么启示?
2023-09-29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政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挺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摘编自《李鸿章全集》

材料三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既不安宁也不太平,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秩序正在深刻塑造,地缘政治博弈日趋加剧,全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且复杂多变,如何在百年变局当中把握大局,抓住机遇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需要共同探讨大变局下对世界发展、人类社会演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其中的风险与机遇。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表现,列举一例这一时期的变法运动,材料一中涉及到的思想局面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李鸿章提到的“千年未有变局”指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等人为应对千年变局,挽救民族危亡而实行的事件是?分别列举李鸿章在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概括百年变局的表现?你认为今天中国如何破解百年变局?
2023-06-10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