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142 题号:4206710

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能给人生带来幸福,而教育是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完美人生的重要途径。当时的人们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幸福、快乐、智慧、情感,而不应该成为伪善宗教的殉道者。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封建君主专制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不断遭到侵犯与剥夺。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1)补充材料一中省略号处内容;指出材料二所反映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材料四中“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指什么?列举在此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下的政治革命两例。

(3)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五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4)浅谈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三   初一某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个思想家分别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概括他们的政治主张?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与他有关的著作是哪一部?

(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这种思想繁荣局面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5)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2018-11-26更新 | 158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这种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二人应当“轻视自己”,还是充当“万物的尺度”?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所思考的根本问题,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因此,人被当作光辉的形象来歌颂,绘画描绘人的形体美,文学书写人的精神美。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为了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在主张“以科学代宗教”……激扬理性破除愚昧和迷信的同时,更把民主具体落实到了人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种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人被当作光辉的形象来歌颂”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绘画描绘人的形体美”的一位代表人物。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科学”和“民主”的内涵。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事件共同的历史作用。
2017-08-16更新 | 193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3】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想和,前后相随。”

材料三:“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四:“以法为本”


(1)这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四家学派的主张?
(2)材料一是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位思想家在思想和教育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3)上述四家学派的主张,哪一学派的思想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并被秦国的国君所采用?哪一个人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023-03-12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