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4343943
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郑和船队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丰厚的馈赠给予明朝财政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简析第三次崛起与前两次相比逊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简析其原因及影响。
(3)联系当今实际,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随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四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


(1)据材料一回答“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骞出使西域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5)说出丝绸之路在古代和现在有何共同意义?
2021-04-24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A.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2020-03-30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书记史】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看图说史】

材料二



【材料析史】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今人论史】
(1)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起点A和终点B两处填写完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4)我国美丽富饶的新疆古时称西域,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名称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4-01-22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