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经济与社会风貌 > 盛世经济的繁荣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9 题号:493614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        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时,该制度有哪些创新?
探究二经济篇
(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文化篇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探究四启示篇
(4)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也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造,请写出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的“苏湖”是指哪里?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2019-05-15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在手工业方面,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在商业方面,出现了一些繁华大都市。

材料二:宋代经济极为繁荣。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制瓷业尤为突出。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随着货币流通的扩大,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了。

材料三:清前期耕地面积表

年代耕地面积(顷)
1661(顺治十八年)549576
1685(康熙二十四年)6078430
1724(雍正二年)6837914
1766(乾隆三十一年)7415495

材料四:据历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1)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请试举两例。唐朝的“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请说出它们中的一个代表。
(2)“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其中,哪一地区制瓷业发展成为后来的瓷都?“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指的是什么?最早诞生在哪一地区?
(3)阅读材料三,从1661年到1766年,清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从统治者方面,说说这种变化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的普遍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2023-07-13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继位后,组织百万民工修建了全长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

——摘编自《隋唐大运河》

材料二

材料三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运河的南北端点是哪里?它的开通有何作用?
(2)写出图一和图二农具的名称。
(3)图三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当时在哪一地区出现?名称是什么?
(4)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当时政府设立了哪一机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哪一地区成为重要的粮仓?
2024-05-08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