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504489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知识点】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材料二: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诗词的繁荣与发展。

材料三:科举制度在宋代有重大发展变化,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儿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化繁荣发展。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诗词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科举考试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两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该制度的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023-05-05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三:大部分地方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 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 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职官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这个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宋太祖为了解决“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弊端,在地方上采取哪些措施? 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又设置了什么官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制 度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明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上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此分析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08-27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合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反映的隋朝选拔人才的制度、确立的标志及选拔的标准。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人才选攫录取的范围放宽了,名额也成倍增长,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文官制度,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宋代的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在考试内容上也进行改革,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加强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编自《宋朝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改革时期》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022-05-18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