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开国大典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5088858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 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 必须分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

——1940 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摘自 1953 年《人民日报》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1979 年《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中国革命“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
(2)材料二中为实现全国人民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中国“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举措主要有哪些?(列举两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 :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2012年6月29日10时,遨游在太空十六天的神舟九号……在成功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后胜利返航,……。 ——人民网
材料五: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探索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是什么事件?探索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领导人是谁?“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与图二有关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⑶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梦的一个飞跃,它开始于哪一次会议?其总设计师是谁?
⑷材料四中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制定的哪一计划密切相关?
⑸结合材料五,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4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法制保障近代民主】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诞生是对民主的一次勇敢尝试,胸怀民主理想的人们曾怎样地欢欣雀跃,然而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A和图B反映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共和政治”屡遭磨难的史实。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法制建设揭开了中国法制史的新篇章。在宪政方面,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各个时期的人民大宪章。在民事方面,制定了减租减息条例和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法等。在刑事立法方面,制定了《惩罚汉奸与战争罪犯条例》等。在经济方面,制定了大量有关财政金融及经济管理的法规。人民民主法制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向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根据。

——摘编自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政治独立人民民主】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是如何实现向“新型人民主政治”跨越的?
【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023-04-12更新 | 1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勇于担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中日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于是在这一年的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背景。(写出两点)

材料二   以下是伟人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留下的经典图片

(2)请为三张图片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出序号)。选择其中的一张图片,分析其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据《邓小平八次登〈时代〉封面〉》(〈中国日报〉网)

(3)结合所学,从政治与外交两个方面归纳邓小平1979年1月1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理由。

材料四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4)结合材料回答,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哪两大发展趋势仍然不变?为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明智选择”?
(5)综合上述材料与回答,上述杰出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2024-06-10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