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东汉衰败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54571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外戚宦官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请回答:
(1)你能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吗?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什么变化?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 东汉衰败 光武中兴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材料二: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利用身边的宦官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材料三: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3)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2023-09-22更新 | 1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关中和关东大造宫殿,共有七百余所,又在骊山造陵墓,陵高五十余丈,方圆五里多。秦时人口约有两千万,在秦统治的十多年中,每年都要有二百万以上的丁男被征发。文献记载,秦朝的肉刑、死刑种类多达二十余种,徒刑的名目繁多,一人犯罪,株连亲属、邻居,处刑后要长期为“刑徒”。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即所谓“布衣”,汉初朝廷形成了后世称道的“布衣将相之局”。汉高祖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

材料三   东汉自冲帝以至桓帝的中叶都是外戚的天下。到桓帝中叶以后,宦官诛灭了外戚,大汉的天下,又落到自己家奴的手中。从外戚政治到宦官政治,其意义只是宣告贪官污吏的换班而已。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暴政导致了哪一起义的爆发?
(2)材料二中汉高祖颁布的“一系列诏令”反映出汉初实行怎样的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怎样的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
2022-04-06更新 | 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不断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类别一:生产工具。
举例:翻车。
简介: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工具翻车。翻车既轻巧,又便于操作,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
类别二:工程建筑。
举例:都江堰。
简介:公元前256年,蜀郡那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类别三:医学名著。
举例:《伤寒杂病论》。
简介: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类别四:A举例:B简介:C
【探究二   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

(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探究三   人民的精神】

材料三

图1孔子像。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图2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张骞,①________
图3《史记》书影。《史记》的作者司马迁,②________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表中的格式,将类别四补充完整。(要求:所填内容不得与已列出的内容重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起义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两次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
(3)请参照图1的格式,在图2的①处或图3的②处中,任选一处填写相应内容。(要求:写出人物的主要事迹,突出人物的精神和贡献)
2024-01-10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