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58174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孔子对弟子们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观点是谁提出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他在教育方面有重大贡献,请举一例说明。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书中?战国时期谁继承并发扬了他的学说?
【知识点】 百家争鸣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济大发展】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用图A所示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说出两例处于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图B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图片话历史】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它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变革促发展】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3)材料三表明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的主张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思想大争鸣】

材料四



(4)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出材料四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的学派名称。请写出你最欣赏和赞同的派别,并概括该派别的观点或主张。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至少答出两点)
2021-08-21更新 | 10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2)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请说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
(3)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带给你的启示。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4)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021-03-03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今天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图1所示的工程修建于战国,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是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著作《天工开物》中的一幅插图,该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材料二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南怀瑾《南怀瑾论历史与人生》


(2)南怀瑾说“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你从该粮店里可以获得哪些精神食粮?(列出任即可)儒家思想在哪个皇帝时期开始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3)据材料三概括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科举制度所蕴含的积极价值取向。
(4)如今“哈韩”“哈日”(狂热追求日本和韩国流行娱乐文化)等风频频来袭,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19-05-16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